中心简报2017年第1期
发布人:学术成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4   浏览次数:439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

工 作 简 报

2017年第1期                        20173

本期导读

中心新闻

中心召开研究会并确定2017年课题指南

中心主任吕先竞教授参加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中心成果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档案管理研究

关于提高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政策建议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学术影响力分析研究-成果简介



















中心新闻

中心召开研究会并确定2017年课题指南

224日,中心召开研究例会对2016年工作进行总结,同时讨论确定2017年课题指南和中心2017年工作任务。会议由中心主任吕先竞主持。

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2017年度课题指南

2017年度,本中心课题申请围绕各类学术成果信息的采集、组织管理及分析应用进行,重点解决国内省内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指标及体系、评价数据采集、影响力评价方法及影响力评价结果应用等问题。申报者可直接选择以下课题或其中一部分申报,也可围绕以下课题方向自选课题。

1.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同行专家评价、引文评价及altmetrics评价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2. 中文学术图书多维评价研究(可从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方法及评价模型、方法、平台等角度任意选择研究)

3. 中文学术图书、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学术成果的RDA化编目及知识发现研究

4. 学者影响力多维评价研究

5. 媒体融合背景下四川学术图书或期刊、报纸出版发行现状及改革研究

6. 四川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7. 四川马克思主义文献馆藏书目数据共建及统计分析研究

8. 四川地方志馆藏书目数据共建及统计分析研究

9.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一流建设”、“双创”等背景下图书馆数据化服务及“智库“服务研究

10. 新信息环境、新业态、转型期等背景下图书馆书目数据综合利用研究

11.基于四川区域经济景气监测的研究数据采集方法及应用研究

12.大健康管理研究数据采集、组织及利用研究

13. 社会网络、移动网络及自媒体背景下四川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国内、国际影响力分析研究(可选国内或国际或“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可选某一学科)



中心主任吕先竞教授参加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327日,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省政协主席柯尊平,省领导范锐平、吴靖平、甘霖、李向志、刘捷、罗布江村,省军区司令员姜永申,以及省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省直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会议代表,高校教师代表等出席开幕式。省社科联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省社科联第七届领导机构,四川大学杨泉明教授当选为四川省社科联主席,我校党委书记边慧敏教授当选副主席。中心主任吕先竞教授参加此次会议。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场

开幕式上,省委书记王东明代表四川省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和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对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中取得新成果;二是希望大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中实现新突破;三是希望大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四是希望大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取得新成绩。

王东明书记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落实好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新型智库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决策咨询制度。全省各级社科联要加快改革转型步伐,发挥好“联”的功能、“合”的优势,真正成为社科工作者之家;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作出更大贡献。

27日下午,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出席大会闭幕式并讲话。大会通过了《关于省社科联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省社科联章程(修改草案)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省社科联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在随后举行的省社科联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投票选出了省社科联第七届领导机构。席义方、刘诗白被推举为名誉主席,杨泉明当选省社科联主席,选出丁任重、王安平、边慧敏、朱世宏、江红英、李酌、李新、陈蛇、罗中枢、罗仲平、赵德武、侯水平、姜怡、曹顺庆、曾明、蔡竞等16位副主席(以姓氏笔划为序)。李泽敏当选秘书长。

甘霖代表省委向新当选的省社科联第七届领导机构表示热烈祝贺。他要求全省社科工作者要主动担当担责,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勇争一流的信心决心,努力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要坚定“四个自信”,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融通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巴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通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不断推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要突出特色优势,继续巩固基础学科,大力发展优长学科,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努力构建四川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主动服务大局,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课题、实践型应用型课题、规律性经验性课题的研究,当好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树立崇高追求,保持旺盛的学术热情,坚持严谨的学术态度,秉持良好的学术道德,在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中心成果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档案管理研究

摘  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档案管理与一般意义的档案管理不同,是一项特别的专门档案工作,以档案整理为核心内容,以档案保管、档案利用为基本内容,需要研究采用特殊的方式和流程来开展工作。其中,档案整理是获奖成果档案管理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需要明确整理内容、确定整理原则、制定整理方案、优化整理流程,才能有序清理档案材料,有效保护档案材料。档案保管是获奖成果档案系统存放和安全保护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保持获奖成果档案整洁有序,维护获奖成果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利用是获奖成果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需要做好档案的开放利用和开发转化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为成果转化搭建有效的桥梁中介,充分实现获奖成果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档案是科学研究、成果转化重要的资料库,具有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和指导作用,只有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才能更好地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流程优化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研究成果有力支持了公共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进程。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既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档案,具有重要保存价值。对四川省哲社奖获奖成果档案的电子文件进行项目排序与编号,对档案材料进行索引、排列与装盒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形成的档案管理规范和操作办法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可长期用于规范管理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的整理、保管与利用,既有利于获奖成果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又有利于获奖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更是一件丰富哲学社会科学大数据的有益尝试,对于制定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档案工作标准,建立具有空间查询检索功能的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档案管理机制具有巨大推进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档案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发挥出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成果档案的价值。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始于1984年,在国内属于组织开展软科学成果评奖起步较早的省份。第一届参评成果为197812月至198312月期间的,此后,两年一次定期开展并形成工作常态,至今已有16届,共评选出荣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优秀成果5,21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的持续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四川省的科研生产力,形成了宝贵而巨大的“思想库”,为进一步调动广大科研人员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繁荣四川省的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四川省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已有30年历史,除第一届因多年成果累积数量特别多外,之后每届的获奖优秀成果保持在200-400件左右,其中2010年的第十四届获奖成果数量最多,为413件。总体来看,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获奖成果数量多,达到5,000多件,并且获奖成果一届比一届多,呈现出逐届增长到稳定持续的趋势(见表1)。随着评奖程序的逐步完善,经各学会、市州社科联、高校社科联初评筛选掉的成果约占申报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的90%,经省评奖委员会评审、复审、终审掉的上报成果约占一半。由此可见,每届以个人、集体、单位名义申报评审的成果近万件,侧面充分反映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生产力巨大,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从2014年第十六届开始的取消优秀奖增加三等奖数量的举措,将会更进一步刺激和调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成果。



关于提高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出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抓手,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主线,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新常态下,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更是成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工作。

一、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问题

科技支撑不足是造成四川经济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的重要因素。以2013年为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349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39%,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2.851.335.9,极高的投资比重与较低的服务业比重,都体现出科技支撑在经济发展中的严重不足,亟需通过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改善经济结构。

与迫切的科技需求相对应,由于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这些问题主要有:科技转化平台重复建设,利用效率低;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与平台认识不足,无法获得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持;科技金融企业缺失,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制度成本偏高,渠道不通畅;科研投入的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果转化困难;软科学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成果不能发挥作用。

二、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整合现有科技转化平台,提高科技成果发布效率

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目标,搭建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首先,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平台共建,提高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其次,建设开放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科研机构发布技术转让、科技合作信息发布平台,为企业发布科技需求信息,为科技金融、风投企业等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最后,对接科技转化与产业扶持机制,建立科技平台转化的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利用效率。

(二)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推介,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平台的宣传力度。通过公共媒体,在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同时,积极推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宣传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工商管理机构、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发挥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制定符合地方特点的科技转化政策,向企业宣传科技转化的重要性、科技转化的渠道和相关政策。高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结合实习基地建设,大力宣传科技创新与转化的作用,推动企业参与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

(三)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

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制定实施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应用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利益共享的指导意见,引导风险投资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科技改造,降低传统企业风险,推动传统企业采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实现快速转型。鼓励成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银行,参与科研成果交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体系。

(四)完善激励机制,引导高校科研人员服务企业

健全高校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科技攻关的激励体系。制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与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科技人员参与应用技术研究的利益,实现高校院所实施科技研发的社会效益,确保企业进行科技引进的经济效益。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科技研发的保障机制,尤其是科技直接服务于企业的职称、待遇等保障机制,在考虑科研与成果转化的风险的基础上,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果作为职称评定的条件,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积极探索高校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建立灵活严谨的财务制度、采取税收减免方式,降低制度成本。

(五)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针对性人才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投资,高校参与的方式,以科技攻关课题为基础,建立非固定的联合实验室,在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的同时,培养科技人才。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实习规范与制度,利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积极鼓励企业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鼓励企业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建立企业培训基地,对企业员工开展定期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素养。

(六)调整科研投入结构,助力四川企业转型

把握市场需求导向,调整科研投入结构,为企业转型提供精准技术支撑。建立应用科学需求调查与信息发布平台,准确把握企业应用技术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攻关。整合高校科研资源,根据院校特点统筹布局重点研究机构,建设专业特色鲜明的研究平台。建立基础性研究专项投入机制,保障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研究的资源投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向,调动社会资金联合发布科研项目,形成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高校自筹为辅助的多元投入模式,解决企业技术瓶颈。

(七)加大软科学研究投入与成果转化力度,提升在川企业管理水平

重视软科学研究,加大软科学研究的投入与成果转化力度。利用媒体、高校、政府平台,加大对软科学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科研人员对软科学认识。加大科技厅、省社科联、重点科研基地在软科学方面的投入力度,针对四川省企业需求,增加软科学课题研究数量,拓展软科学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提高软科学课题研究质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高校、企业开展管理技术应用、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提高软科学成果的转化效率。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学术影响力分析研究-成果简介

学术著作是科学研究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源,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学术著作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能够就某个专业领域从研究背景、进展、面临的问题、已有的方法、理论进行全方位、深入的阐述与讨论。

学术著作评价是对学术著作的价值判断。学术著作的价值分为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术价值的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定量评估中,典型的方法有引文分析法。该方法是对学术著作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统计、归纳、比较、抽象、概括等分析,以揭示知识信息内容的继承和利用,标志着学术研究的进展。引文分析评价具有事实上的客观性、数量上的可累积性、学科上的公平性、实践上的易操作性等特点。

对学术著作进行引文分析,其被引文数据可来自期刊论文、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研报告等。本报告基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获奖专著,采集其被引用信息,并对其学术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期望通过形成的研究成果,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重要学术成果进行更为客观的展示,促进其交流与传承。

本研究报告系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学术影响力分析研究”(编号SC12B028)的最终研究成果。立项以来,课题组按照项目预期研究计划,在开题、调研、统计、讨论、分析等基础上,不断修正和完善,突出研究了以下内容,分别是:学术著作影响力分析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国内外实践与理论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专著概况;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专著总体被引概况;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专著被引情况;关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获奖专著推广使用、评奖等的建议。